返回联盟首页?|?共产党员网?|?显示下级

欢迎光临bet365是什么公司—中共和顺县委组织部!今天是
?您的位置:首页 >> 党建研究 >> 文章正文
党建研究

后进村党组织集中整顿工作的实践及启示

2016-6-3 14:39:24 ?????? 来源:bet365是什么公司—中共和顺县委组织部

  

县委组织部课题组

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,只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强起来,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才会有坚持基础,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才会有可靠保障,也才能使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得到巩固,党的事业发展全面协调推进。近年来,和顺县着眼加强班子建设、提升党员素质、统筹帮扶资源、科学规范治村,大力开展后进村党组织集中整顿,促进农村党组织晋位升级,全面提升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。

一、后进村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

“农村富不富,关键在支部”,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,选优配齐“两委”班子是带领农村致富的关键。去年,和顺县顺利完成了农村“两委”换届选举,农村“两委”班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,主流也是好的。但是一部分后进村的班子建设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,仍然存在一些问题。主要问题归纳如下:

(一)“人”的问题,即班子战斗力不强,形不成坚强的战斗整体。

1、“两委”班子战斗力不强。一是年龄结构老化,我县农村“两委”主干50岁以上占43.5%40岁以下只占19.6%,且近70%为大学生村官,随着大学生村官逐渐分流,“两委”主干老龄化将更为凸显;二是知识水平偏低,虽然去年“两委”换届后,“两委”班子高中以上学历人数比上届提高10个百分点,但是大专以上仅仅占8.5%,超三分之二的“两委”主干学历在初中以下;三是作用发挥弱。部分村干部能力素质偏低,对做好农村工作缺乏信心,责任心不强,个别村“两委”班子思想观念滞后、整体素质不高,缺乏为民办事和致富带富的能力。

2、党员干部作用发挥不够。党员思想滑坡,精神“缺钙”,主要表现在“三个淡化、一个不适应”上。“三个淡化”:一是宗旨观念淡化。有的党员只要个人利益不要集体利益,只要群众尽义务,不为群众搞服务;个别的党员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,处事不公道,办事不公正,对群众的困难不关心、不帮助,认为“现在是各种各的田,各赚各的钱”。二是党员意识淡化。一些党员没有荣誉感和责任感,感觉与群众没什么两样,把自己混同与一般群众;有的经不住金钱、利益的诱惑,不该说的话说了,不该做的事做了,不该拿的东西拿了,在群众中影响很坏;最差的党员甚至党费都不交,更不用说起其他带头作用。三是纪律观念淡化。有的党员只要权利不要义务,只要自由不要纪律,只要组织照顾,不要组织纪律;有的党员丧失党性原则,换届选举时拉帮结派,互相争斗;有的甚至“拿起筷吃肉,放下碗骂娘”,站在党组织的对立面,非法上访,无理取闹。“一个不适应”就是素质能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。有的党员思想保守、观念陈旧,学习意识、机遇意识不强,对国家的政策、法律法规理解不透,弄不明白;有的党员自己还在“温饱线”上徘徊,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。

3、干事创业的力量不足。主要表现在:一是无人办事,绝大多数农村只剩些老人、妇女、儿童,很多劳力都外出务工挣钱,平时也叫不回来,村干部干事没有更多的帮手。二是无力办事。村干部的两重身份制约了聪明才智的发挥。特别是贫困村,他们既要担负着领导职务,负责村里的管理事务,又要种自己的责任田,自富又要带领村民致富,因而没有把全部精力用在抓村里的经济上去。

4、乡村治理水平落后。改革开放以来,一批懂经营、有胆识的农村能人相继走上了政治舞台。一些村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出现了“一人治村”、“能人治村”、“恶人治村”,虽然这些治理模式以个人经济实力保障了村庄建设、以个人长远谋划推动了村庄发展、以个人魄力解决了村庄矛盾,可以说为农村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,但在“能人治村”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。“能人治村”,能干好事,也会干坏事。有的“能人村官”,重经济、轻党务,忽视了基层党组织建设;有的“能人村官”,自信过度,“家长作风”严重,在村子里搞“一言堂”,把集体决策变成个人“秀场”;有的“能人村官”,法纪观念淡薄,私心膨胀,把乡村自治变成“土霸王的小天地”,贪污腐败,严重危害群众利益。

(二)“事”的问题,即管理难度大,突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。

村内各种关系不理顺,村情不稳定,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化解,成为影响和制约农村稳定、发展的掣肘因素。主要表现为:一是发展产业脱贫致富难。我县是国定贫困县,全县贫困村173个,贫困户5万多人,村集体没有收入,每年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有限,这部分“救急”资金只能是交交水费、报刊费、整治环境卫生等一些日常小事,连基本正常运转都不够,更谈不上发展产业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。二是社会治安管理难。由于上级的政策得不到及时贯彻,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不到位,落后村中的家族、派系斗争激烈,加之农村宅基地、土地承包、土地征用、利益分配、村企矛盾、村级财务等方面遗留问题较多,处置化解难,群众对村级班子意见大。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,而且年代久远、错综复杂,村级组织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,就会成为群众不信任和上访的理由。三是改善民生难。农村道路交通、文化教育、医疗卫生、社会保障、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比较薄弱,农村就业、医疗、保险及社会公益性事业等方面与城市相应水平差距较大,改善民生统筹城乡难度还很大。

(三)“钱”的问题,即集体经济薄弱,农村发展缺乏保障和后劲。

由于受地理位置、自身基础等因素的影响,后进村普遍存在基础薄弱、发展滞后等问题,导致无钱办事。主要表现为:一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。全县294个行政村有231个村是集体经济空壳村,占村总数的78.6%,村级很难正常运转,发展更是难上加难。我们调研了解到,每一个村主干上任以后,肯定都想给村里做点事情,但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和筹资难。有的村干部还倒贴工资干事情。二是农村干部报酬低,积极性不足。虽然我们推行了“两保一奖三考核”机制,使农村主干(包括会计)的年平均补贴达到了6000元,但是离姐姐家庭基本开支还有很大距离。因为要谋生、要生活,不少村干部也成了走读干部。三是群众不信任。一些村村干部跑项目,要资金,想要干一些事情,村民就认为拿回来的钱有猫腻,都装进了干部的口袋;还有些有集体收益的村,村民要求吃光分尽,不同意发展产业,干事创业得不到村民的支持和理解。

二、集中整顿后进村党组织的主要做法

(一)抓队伍强素质,解决班子战斗力不强的问题

一是抓乡镇党委。“治村必先抓乡”,乡镇系农村工作的“排头兵”和“主心骨”。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主体责任,强化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,强化乡镇抓村的直接责任,促使乡镇党委把工作重心放在抓村,特别是抓软弱涣散后进村上。同时,建立了落实整改不到位书记问责制度,对履行整顿责任不到位、抓党建不力的进行约谈通报;将集中整顿工作作为年度“联述联评联考”工作的重要内容,作为年度考核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依据。

二是抓支部书记队伍。支部书记是村领导班子的带头人,是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。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,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。我县建立科学有序的选任机制、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、科学规范的管理激励保障机制,切实加强农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。在选任方面严标准拓渠道。去年,支部换届中,坚持“一好双强”标准,即思想政治素质好、带富能力强、协调能力强,真正将公道正派、有心有力为民办事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标准来把握,同时拓宽选人渠道,注重从致富能手、返乡青年、复员退伍军人中选拔支部书记,去年支部换届中,生产大户或致富带头人、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、退伍军人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、大学生村官占支部书记总数的43.1%防止了“十种人”当选,初步解决了“劣人治村”、“恶人治村”问题,同时,加大对不称职村支部书记的调整力度,切实解决“下”的问题,使村支部书记队伍的更迭轮替制度化、有序,今年后进村整顿工作中,对不称职的9名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;在教育管理上,每年在全县农村工作经济工作会后,组织开展“领头雁”培训,培训内容侧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、“三资”管理、农村实用法规及科技文化知识等方面,提高农村支部书记驾驭农村工作的本领;在激励上,实施了“两保一奖三考核”管理激励机制,先后4次提高补贴标准,今年在人均5500元的基础上,每人提高500元,同时,年终对工作优秀的20名支部书记进行奖励,每人1万元。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。在促进形成凝聚合力上,开展了离任干部关心行动,对换届后退下来的支部书记开展走访慰问,做好对离任村干部的思想疏导工作,让他们退得安心,感受到党的温暖;扩大享受贡献的范围,由任职主干10年的年限标准降低为任职满9年,同时提高津贴标准,对年满60周岁正常离任农村主干,基本标准核定为每人每年1200元,并按任职年限和获奖情况实行浮动,最高达到3800元,人均增长800元;鼓励继续任职。在支部换届中,积极引导工作经验丰富、群众公认的老书记继续在两委任职,鼓励他们发挥余热,对新任班子成员进行传帮带,支持好新班子工作,为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续力增势、添砖加瓦,形成台上台下一条心,团结办事、坚强有力的党支部战斗堡垒。

三是抓党员队伍建设。通过组织轮训、挂牌亮身份、典型引领等一系列举措,切实提升党员队伍素质。一是党员轮训提素质。投资100万元,采取小班制、封闭式、不间断集中轮训的方式,重点对软弱涣散村的党员、村干部中的党员,结合实际,因材施教,开展大力度、针对性的培训。今年已举办12期,培训骨干农村党员771名。通过教育轮训,强化广大党员的主体意识、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,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,让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的最前沿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。二是亮出身份强责任。开展农村党员“亮身份”活动。在全县6500个农村党员户挂上“我家有党员”标识牌,通过挂牌明责亮身份,唤醒农村党员的党员意识、责任意识,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。三是模范选树促引领。注重典型引领,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,去年以来,先后拍摄了《坚定的政治信仰》《党员风采录》《我家有党员》等专题片,一系列专题在电视台和党建网播出,用“身边事教育身边人”,掀起了学先进、赶先进的热潮。

(二)抓活动强阵地,解决党组织活动开展不经常不规范问题

一是严格落实“三会一课”、“党员活动日”等制度,利用农村远程教育、阳光农廉网等平台,强化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,确保学习常态化、活动经常化、管理制度化。二是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,促进党员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提高,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党员的责任感、光荣感和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。三是加强活动场所阵地建设。建立完善了财政对基层组织活动场所运行和维护的经费保障制度,2012年以来,县财政及党费共计投入资金176万元,共新建、维修活动场所71个。同时,制定了《村级活动场所管理办法》,进一步规范活动场所的管理和使用,确保活动场所真正成为集办公议事、党员活动、教育培训、便民服务、文体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的综合性阵地。

(三)抓帮扶促发展,解决农村经济薄弱发展滞后的问题。

以“引深‘三联五帮,让干部的脚步走进每一户群众家中”活动为载体,机关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深入软弱涣散后进村宣讲党课、培训农民、兴办产业、解决困难,全方位帮助软弱涣散后进村抓整改、搞稳定、谋发展、实现晋位升级。今年以来,坚持“统筹安排、全面覆盖、精准帮扶”的原则,统筹整合领导干部包村增收和机关单位定点扶贫两支力量,采取领导包村、工作队驻村、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的办法,大力实施干部帮扶工程,在中央、省、市选派63名第一书记基础上,县级选派119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第一书记,实现了贫困村、软弱涣散村全覆盖,18759贫困户、50368贫困人口实现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。

三、集中整顿后进村党组织的几点启示

(一)摸清实情、找准症结,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前提。整顿效果好不好,关键看问题找的准不准。不论是农村“两委”换届前期调研排查矛盾,还是倒切摸排确定后进村党组织,只有坚持问题导向,深入农村、逐户走访,摸清后进村党组织产生的“病因”,才能找准“症结”,为后进村党组织开好“药方”。

(二)配强班子、建好队伍,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。 支部强不强,关键看领头羊,整顿后进村党组织的关键是整顿村级班子。实践证明,只有选优配强村级班子,坚持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,增强村党组织的领导力和影响力,才能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。

(三)多方联动、齐抓共管,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保障。只有拧成“一股绳”,工作才有合力。破解农村集体经济空壳、推动农村发展、实现脱贫增收是整顿后进村党组织的难题,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各级资源优势,整合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能作用,进一步完善干部驻村整顿帮扶机制,整顿才能取得实效,后进村才能彻底“摘帽”。

(四)解决问题、标本兼治,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落脚点。一人治村、能人治村、恶人治村模式长期存在,不能实现群贤治村、制度治村、依法治村模式的彻底转变,软弱涣散支部的整顿就永远不会彻底解决。今天不软弱明天软弱,现在不涣散将来涣散,就事论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,是治标不治本,着力让农村治理水平现代化是根本落脚点。就是要由“一人治村”向“民主治村”转型,由“一人治村”向“群贤治村”转型,由“能人治村”向“依法治村”转型,由“口头治村”向“制度治村”转型。只有坚持依法治村,用法律和制度管权管事管人,才能避免人亡政息的怪圈,才能稳步带领村民增收致富,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健康、持续稳定发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