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和顺县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,紧紧围绕服务基层、服务群众这一主线,创造性地开展了“三联五帮”城乡党组织共建活动,以基层党组织为纽带,城乡党组织结成对,党员干部与群众牵起手,把党的组织资源、组织活力转化为了基层的发展资源和发展动力。四年来,共为农村投入发展资金1.27亿元,密切联系了群众,推进了城乡协调发展。“三联五帮”城乡共建活动,被中组部作为全国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。7月15日,省委常委、组织部长汤涛深入和顺县就“三联五帮”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指导。
“三联”:一是城乡党组织联建互动。全县167个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156个农村党组织结成对子,开展“城市党员进农村”、“农村党员到机关”等活动,相互交流,共谋发展,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、以工促农、城乡互动、资源共享、双向受益、共同发展的新格局。二是领导干部联村帮扶。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结对联系一个农村,不定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,指导具体工作,解决实际困难。同时,开展了“500名科级干部下基层帮农促增收”活动,并向经济薄弱村、矛盾纠纷村、班子不强村,派驻了115名“第一书记”,重点抓党的建设、经济发展、化解矛盾、维护稳定。要求每名干部每周至少到村一天,在矛盾凸显期,坚持住下来;对于不负责、不胜任的,及时调整,并把结对共建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。三是党员干部联户解困。全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1300余名党员干部每人至少联系一个致富带头户、农村困难户、困难党员,通过节日慰问、技术培训、送医送药等活动,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,解决好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。
“五帮”:一是帮助制定发展规划。指导帮助结对共建村制定一个具体、科学、全面的发展规划;二是帮助发展富民产业。充分发挥双方党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,把扶贫项目建设、农村人才创业、大学生村官创业、村集体自主创业统筹起来,优化农村产业结构,促进农村经济发展;三是帮助解决群众困难。积极协调,多方筹资,帮助农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,并解决好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;四是帮助培育新型农民。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,通过开展培训、开设讲堂等,提高农民素养,培养发展人才;五是帮助加强组织建设。通过兴办实事、党内活动、联谊互动、组织整顿等,探索新的组织设置方式和党组织活动形式,加强党员教育培训,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、战斗力和创造力。
在实施“三联五帮”工作过程中,同步强化了四项措施:一是加强组织机构。县、乡两级成立了领导组,并组建了11个乡镇工作队,配备了队长和联络员,在全县形成了“县领导组指导、乡镇党委领导、乡镇工作队协调、单位与农村党支部对接实施”的网络工作格局。二是加强制度建设。建立落实了定期汇报、观摩交流、督查检查、量化评比、群众评议、表彰奖励、《“三联五帮”工作簿》记录等一系列制度,保证了活动的针对性、长效性和实效性。三是加强队伍建设。县委组织部、县直党(工)委层层把关,把政治素质高、组织能力强、工作能力强、工作作风好的优秀年轻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充实到队伍中,提供了干部保证。四是加强舆论引导。通过开辟专栏、发布通报、典型报道、大型表彰等途径,在全县营造了强大的舆论氛围。
和顺县“三联五帮”活动的开展,在全县范围内构建起联系群众、服务群众、城乡互动、共同发展的新格局。一是强化组织,夯实了党在基层的领导基础。通过城乡党组织共建、党员结对,在组织设置、班子建设、党员队伍建设、制度建设、硬件建设等方面互联共建,互帮互助,达到了共赢。四年多来,共召开城乡党组织和党员座谈会1800多场次,新建帮建改扩建党员活动室46个,整顿软弱涣散的党组织20个,城乡党组织的号召力、凝聚力、战斗力进一步增强,进一步树立了党在群众中得威信。二是兴办产业,增强了群众自我发展的活力。通过“三联五帮”活动,改变了过去党员干部深入基层、联系群众 “转一转、给点钱”的做法。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到实践中,与基层群众一起想问题、谋对策、抓落实,充分发挥共建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自身优势,积极引导农村党组织搞好农业产业布局规划,推进经济结构调整,加快产业发展步伐。活动开展以来,共兴办涉及养殖、经济林种植、农产品加工、蔬菜大棚、农家乐等220多项富民产业,投入资金3500多万元,大大地推进了农村发展。三是解决困难,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。通过结对联系,党员干部带着真感情,与群众面对面交流,心贴心沟通,真正成为群众的朋友和自家人,建立了党员干部同群众的血肉联系。他们把群众关注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联系群众的切入点,大力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困难。四年来,共解决群众实际困难3100多件,其中街道硬化、饮水安全、土地整修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6940多万元,物资捐赠、慰问困难群众等投入资金2670多万元,推进了和谐农村建设,赢得了群众好评,拉近了党群、干群之间的距离。四是深入群众,改进了党员干部的作风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、联系群众,参与到农村各项建设事业中,与农民群众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,深入了解了农村状况和基层实际,增强了奉献意识、责任意识、艰苦奋斗意识,在实际工作更加注重了民生,在政策落实上更加注重了实际。同时,在基层实践中,锤炼了党性,改进了作风,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。